【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本平臺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 、企業或個人等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
污水處理及運營管理分析報告一、環保政策梳理與市場環境 (一)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污水處理市場廣闊。 近年來,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出臺了諸多支持性的產業政策,對環保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環保行業的重要子行業,水環境治理及污水處理市場需求廣闊,同樣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傾斜 2015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要求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95%左右。 截至2016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3.44%,距離十三五規劃目標的95%已非常接近,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87.38%,十三五規劃的相應要求基本已實現,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均已達到較高水平。由此可見,增加污水處理率已經不再是污水處理行業的主攻方向。 2016年12月頒布的《“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至 2020 年底,將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十三五”期間,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規模 5022萬立方米/日;提標改造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模 4220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共投資約 5644 億元,其中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投資 1506 億元,污水管網的新建和改造投資共計3129億元,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為432億元。 (二)“提標改造”是城鎮污水處理新增長點。 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執行一級B排放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提出,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自2018年1月1日起,敏感區域內的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在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或環境容量較小、生態環境脆弱、容易發生嚴重環境污染問題而需要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的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征求意見稿》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的提升給出了明確的態度和趨勢。 “十三五”期間規劃提標改造規模較高的多為沿海發達地區,隨著水環境治理的深入推進和水處理技術的進步,全國范圍內的市政污水排放將達到更高的標準,帶來千億規模的提標改造市場空間。 從政府規劃的投資中,可以看出,政府對城鎮污水處理的關注點主要是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污水處理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城鎮提標改造等將是城鎮污水處理市場新的增長點,相關企業在未來應著力提高污水處理的質量,加大研發力度,積極研發和采用新技術,更新并使用更先進的處理工藝,不斷提高出水水質,降低管網漏損率,優化污水處理效率,做到提質增效。 (三)鄉鎮污水處理藍海迎來高速增長。 與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情況不同,我國鄉鎮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再加上環保意識不強,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使得鄉鎮污水處理率偏低。2016年,全國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僅為52.64%,集中處理率也僅為42.49%。在全國所有的建制鎮中,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數量僅占總數的28.02%,污水處理覆蓋率較低。在鄉村中,這一情況更為嚴重,全國污水處理率僅為11.38%,通過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的比率只有5.92%,污水處理廠個數也只有441座。從數量上看,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鄉村僅占9.04%,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在政策和資金上均予以大力支持。2017年2月,生態環境部聯合財政部印發的《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涉及1805個縣(市、區)、12.82萬個建制村,約占全國整治任務的92%。其中,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要≥60%。在資金上,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村環保專項基金315億元,支持全國7.8萬個建制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同時,規劃也明確表示,在未來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集中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對于十三五規劃要求的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13萬建制村,按照已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7.8萬建制村污水處理規模匡算,預計2020年農村治理投資金額將超過500億元。在目前鄉鎮污水處理率普遍偏低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并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鄉鎮污水處理這片藍海即將迎來高速增長階段。 二、污水處理行業分析 (一)定義與行業標準介紹。 污水處理,是指為了使生活或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廢水達到某一排放水質標準或重新利用而進行的對廢水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行業的主要任務在于緩解我國的水污染問題,提高水質和水資源利用率。 按照水資源質量,我國將水質劃分為Ⅰ類至劣Ⅴ類6個等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7年全國地表水1940個水質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為1317個,占比67.9%,較2016年上升0.1個百分點,Ⅳ、Ⅴ類462個,占比23.8%,劣Ⅴ類161個,占比8.3%,較2016年下降0.3個百分點。 面對水少水臟的國情,我國對水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國家相繼出臺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國家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等劃分標準,污水排放標準日漸趨嚴,具體表現為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量(BOD5)、懸浮物(SS)等項目的排放限值逐漸降低,并逐漸強化對氮、磷等水體富營養化相關指標的約束。以目前業內廣泛執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為例,一級A標準中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的排放限值分別為50、10、10mg/L。 由于城鎮污水標準的最高級一級A標準仍達不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的地表Ⅴ類水標準,因此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實際上仍對地表水造成污染。所以,在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是大勢所趨,“Ⅳ類水”標準將成為污水處理新標桿!笆濉币巹澮裁鞔_指出,“十三五”期間,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規模4220萬噸/日,提標改造新增資金投入432億元。此外,環保稅的推行,環保督察和專項行動的不斷開展以及十九大之后將環保列入三大攻堅戰等均表明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帶動提標改造的市場空間。 另外,第三方治理也是不可小覷的提標改造市場,隨著第三方治理機制的不斷落實,第三方主體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環境污染治理,這將直接拉動環保產業需求,對專業的污水處理及運營公司是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污水處理所處產業鏈與分類標準。 廣義上的水處理產業鏈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水務設備制造、水務工程建設和水務設施運營,最終到達目標客戶。其中,水務設施運營具體覆蓋從自然水體、原水生產與供應、自來水生產、管網供應、用戶使用、管網排水和中水回收,以及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的全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