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本平臺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 、企業或個人等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
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守護母親河○○全媒體記者李劼 “2021年柳江水質再獲全國第一,這既是可喜的成績,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繼續守護好我們的母親河,保住水質第一的金字招牌。”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石泉表示,堅持城市治理與農村整治相結合,發展與保護并重,才能更好地守護母親河。 今年,石泉將目光聚焦在農村污水處理上。石泉介紹,生活污水若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放,會污染土壤和水體,破壞生態環境,嚴重影響水質。目前市區范圍內建有5座污水處理廠,基本滿足市區城鎮生活污水排放治理需求,但鄉村一級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去年,在中央和自治區的支持下,市生態環境局在柳江區、鹿寨縣、融安縣等鄉村建設26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時,強化設施運維管理,已建成的191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石泉透露,農村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較薄弱、管網配套不足或滯后、污水收集能力不強、污水處理設施后期運行費用緊缺等問題,需要多部門聯動破解難題。 石泉建議,將農村污水處理納入鄉村振興的范疇,在縣、鄉鎮兩級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以鄉鎮為基點輻射周邊村屯,實施生活污水一體化收集處理模式。對于常住人口密集、經濟較發達的村屯,鋪設農村污水收集管網,修建污水處理站;對于居住分散、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屯,采取分散式處理模式,因地制宜選擇農村污水治理模式。 (文章來源:柳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