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本平臺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 、企業或個人等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
污水處理基礎知識匯總污水水質 SS:固體懸浮物,一般單位mg/L。一般指:應濾紙過濾水樣,將濾后截留物在105℃溫度中干燥恒重后的 固體質量。 COD:化學需氧量,一般單位mg/L。COD的測定原理是:用強氧化劑(我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 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稱為化學需氧量。用CODCr,一般用COD表示。COD優點 :能較精確地表示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測定時間僅需數小時,且不受水質影響。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 水體受有機物污染越嚴重。 BOD:生化需氧量,一般單位mg /L。有機污染物經微生物分解所消耗溶解氧的量。 NH3-N:氨氮,一般單位mg/L。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TP:總磷,一般單位mg/L。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為有機磷和無機磷兩類。 大腸菌群數:是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以個/L計。 細菌總數:是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的總數,以每毫升水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常見基本概念 厭氧:污水生物處理中,沒有溶解氧也沒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溶解氧在0.2mg/L以下。 缺氧:污水生物處理中,溶解氧不足或沒有溶解氧但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溶解氧在0.2-0.5mg/L左右。 好氧:污水生物處理中,有溶解氧或兼有硝態氮的狀態。溶解氧在2.0mg/L以上。 曝氣:只將空氣中的氧強制向液體中專一的過程,其目的是獲得足夠的溶解氧。此外,曝氣還有防止懸 浮體下沉,加強池內有機物與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觸的目的,從而保證池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 下,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活性污泥:由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各種生物和金屬氫氧化物等無機物所形成的污泥狀的 絮凝物。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在污水中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 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 生物膜法:使廢水接觸生長在固定支撐物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膜降解或轉化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一 種廢水處理方法。 氣浮:氣浮法是在水中通入或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其附著在懸浮顆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狀態, 利用浮力原理使它浮在水面,從而獲得固液分離的方法。產生微氣泡的方式有曝氣和溶氣等。 混凝:混凝的目的在于通過向水中投加一些藥劑(混凝劑或助凝劑),使水中難以沉淀的膠體顆粒物能 相互聚合,長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這個方法稱為混凝沉淀。 過濾:在水處理過程中,過濾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狀填料層截留水中懸浮物質,從而使水獲得澄清的 工藝流程。過濾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懸浮或膠體物質,特別是能有效去除沉淀技術不能去除的微笑 粒子和細菌等,對COD和BOD也有某種程度的去除效果。 沉淀:利用懸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過程。 常用藥劑 PAC:聚合氯化鋁 燒堿:NaOH 熟石灰:Ca(OH)2 生石灰:CaO PAM:聚丙烯酰胺 純堿:Na2CO3 碳源藥劑:淀粉、葡萄糖、甲醇、乙醇、乙酸鈉、復合碳源 版權聲明: 1:本站所有內容均由互聯網收集整理、上傳,并且以計算機技術研究交流為目的,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存在任何商業目的與商業用途,如描述有誤或者學術不對之處歡迎及時提出,不甚感謝。 2、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上一篇含磷廢水處理都有哪些方法下一篇水處理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